當家長後更能感受何謂階級複製
雖然工作了一段時間,日子比剛出社會時好過,但畢竟還要付房貸、存子女教育基金等,消費習慣沒有太大改變,所以常對新聞上各種大手筆栽培子女的方式感到震驚。
偶爾夜深人靜時更不禁尋思:
如果社會制度不能鼓勵努力的人出頭,創造階級流動的可能,反而由資本家、政治家族等既得利益者長期壟斷,人們還有任何兢兢業業努力的誘因嗎?
一般平民百姓每日早出晚歸、辛勤工作又是為了什麼?
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人們看不到希望?自己就已經夠苦了,經濟狀況仍不寬裕的年輕夫妻很可能不會想孩子來一起受苦,生育率自然節節下降。
絕大多數人跟我一樣沒有富爸爸加持,但在入學方式只有聯考的年代,只要努力多少有翻身機會,可惜隨著接連不斷的「教育改革」,所謂的翻身機會愈來愈渺茫,政府雖然希望透過補助方式提高生育率,甚至有人主張「0到6歲國家養」,但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,因為補助終究有限,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負責。
一試定江山的聯考制度雖不宜直接恢復,但聯考制度所彰顯的公平精神卻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核心,如何設計公平制度確保階級流動的足夠空間,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,藉以適應日後千變萬化的世界,才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。
國家教育資源應由全民雨露均霑,以讓孩子發揮潛力,找到適合自己的志向為目標,不宜引入過多的市場機制,私立學校或補習教育只是補充或輔助,不該成為教育體制的主流,才能真正讓願意努力、又有天分的孩子翻轉人生,更可以避免階級複製日趨惡化或貧富差距繼續擴大。
P.S. 話說,不知這間麵店在哪?真想專程去光顧,鼓勵一下同理父母辛勞認真幫忙的小朋友們~